图片来自 包图网
选择恰当的日志级别
常见的日志级别有 5 种,分别是 error、warn、info、debug、trace:
- error:错误日志,指比较严重的错误,对正常业务有影响,需要运维配置监控的。
- warn:警告日志,一般的错误,对业务影响不大,但是需要开发关注。
- info:信息日志,记录排查问题的关键信息,如调用时间、出参入参等等。
- debug:用于开发 DEBUG 的,关键逻辑里面的运行时数据。
- trace:最详细的信息,一般这些信息只记录到日志文件中。
日常开发中,我们需要选择恰当的日志级别,不要反手就是打印 info 哈。
日志要打印出方法的入参、出参
我们并不需要打印很多很多日志,只需要打印可以快速定位问题的有效日志。有效的日志,是甩锅的利器!
哪些算得上有效关键的日志呢?比如说,方法进来的时候,打印入参。再然后呢,在方法返回的时候,就是打印出参,返回值。入参的话,一般就是 userId 或者 bizSeq 这些关键信息。
正例如下:
publicStringtestLogMethod(Documentdoc,Modemode){ log.debug(“methodenterparam:{}”,userId); Stringid="666"; log.debug(“methodexitparam:{}”,id); returnid; }
选择合适的日志格式
理想的日志格式,应当包括这些最基本的信息:如当前时间戳(一般毫秒精确度)、日志级别,线程名字等等。
在 logback 日志里可以这么配置:
<appendername="STDOUT"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 <encoder> <pattern>%d{HH:mm:ss.SSS}%-5level[%thread][%logger{0}]%m%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如果我们的日志格式,连当前时间都沒有记录,那连请求的时间点都不知道了?
遇到 if…else… 等条件时,每个分支首行都尽量打印日志
当你碰到 if…else… 或者 switch 这样的条件时,可以在分支的首行就打印日志,这样排查问题时,就可以通过日志,确定进入了哪个分支,代码逻辑更清晰,也更方便排查问题了。
正例:
if(user.isVip()){ log.info("该用户是会员,Id:{},开始处理会员逻辑",user,getUserId()); //会员逻辑 }else{ log.info("该用户是非会员,Id:{},开始处理非会员逻辑",user,getUserId()) //非会员逻辑 }
日志级别比较低时,进行日志开关判断
对于 trace/debug 这些比较低的日志级别,必须进行日志级别的开关判断。
正例:
Useruser=newUser(666L,"公众号","捡田螺的小男孩"); if(log.isDebugEnabled()){ log.debug("userIdis:{}",user.getId()); }
因为当前有如下的日志代码:
logger.debug("Processingtradewithid:"+id+"andsymbol:"+symbol);
如果配置的日志级别是 warn 的话,上述日志不会打印,但是会执行字符串拼接操作,如果 symbol 是对象,还会执行 toString() 方法,浪费了系统资源,执行了上述操作,最终日志却没有打印,因此建议加日志开关判断。
不能直接使用日志系统中的 API
不能直接使用日志系统(Log4j、Logback)中的 API,而是使用日志框架 SLF4J 中的 API。
SLF4J 是门面模式的日志框架,有利于维护和各个类的日志处理方式统一,并且可以在保证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很方便的实现底层日志框架的更换。
正例:
importorg.slf4j.Logger; importorg.slf4j.LoggerFactory; privatestaticfinalLoggerlogger=LoggerFactory.getLogger(TianLuoBoy.class);
建议使用参数占位 {},而不是用 + 拼接。
反例:
logger.info("Processingtradewithid:"+id+"andsymbol:"+symbol);
上面的例子中,使用+操作符进行字符串的拼接,有一定的性能损耗。
正例如下:
logger.info("Processingtradewithid:{}andsymbol:{}",id,symbol);
我们使用了大括号{}来作为日志中的占位符,比于使用+操作符,更加优雅简洁。并且,相对于反例,使用占位符仅是替换动作,可以有效提升性能。
建议使用异步的方式来输出日志
日志最终会输出到文件或者其它输出流中的,IO 性能会有要求的。如果异步,就可以显著提升 IO 性能。
除非有特殊要求,要不然建议使用异步的方式来输出日志。以 logback 为例吧,要配置异步很简单,使用 AsyncAppender 就行。
<appendername="FILE_ASYNC"class="ch.qos.logback.classic.AsyncAppender"> <appender-refref="ASYNC"/> </appender>
不要使用 e.printStackTrace()
反例:
try{ //业务代码处理 }catch(Exceptione){ e.printStackTrace(); }
正例:
try{ //业务代码处理 }catch(Exceptione){ log.error("你的程序有异常啦",e); }
理由:
- e.printStackTrace() 打印出的堆栈日志跟业务代码日志是交错混合在一起的,通常排查异常日志不太方便。
- e.printStackTrace() 语句产生的字符串记录的是堆栈信息,如果信息太长太多,字符串常量池所在的内存块没有空间了,即内存满了,那么,用户的请求就卡住啦!
异常日志不要只打一半,要输出全部错误信息
反例 1:
try{ //业务代码处理 }catch(Exceptione){ //错误 LOG.error('你的程序有异常啦'); }
异常 e 都没有打印出来,所以压根不知道出了什么类型的异常。
反例 2:
try{ //业务代码处理 }catch(Exceptione){ //错误 LOG.error('你的程序有异常啦',e.getMessage()); }
e.getMessage() 不会记录详细的堆栈异常信息,只会记录错误基本描述信息,不利于排查问题。
正例:
try{ //业务代码处理 }catch(Exceptione){ //错误 LOG.error('你的程序有异常啦',e); }
禁止在线上环境开启 debug
禁止在线上环境开启 debug,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一般系统的 debug 日志会很多,并且各种框架中也大量使用 debug 的日志,线上开启 debug 不久可能会打满磁盘,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不要记录了异常,又抛出异常
反例如下:
log.error("IOexception",e); thrownewMyException(e);
这样实现的话,通常会把栈信息打印两次。这是因为捕获了 MyException 异常的地方,还会再打印一次。
这样的日志记录,或者包装后再抛出去,不要同时使用!否则你的日志看起来会让人很迷惑。
避免重复打印日志
避免重复打印日志,酱紫会浪费磁盘空间。如果你已经有一行日志清楚表达了意思,避免再冗余打印。
反例如下:
if(user.isVip()){ log.info("该用户是会员,Id:{}",user,getUserId()); //冗余,可以跟前面的日志合并一起 log.info("开始处理会员逻辑,id:{}",user,getUserId()); //会员逻辑 }else{ //非会员逻辑 }
如果你是使用 log4j 日志框架,务必在 log4j.xml 中设置 additivity=false,因为可以避免重复打印日志。
正例:
<loggername="com.taobao.dubbo.config"additivity="false">
日志文件分离
我们可以把不同类型的日志分离出去,比如 access.log,或者 error 级别 error.log,都可以单独打印到一个文件里面。
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模块,打印到不同的日志文件里,这样我们排查问题和做数据统计的时候,都会比较方便啦。
核心功能模块,建议打印较完整的日志
我们日常开发中,如果核心或者逻辑复杂的代码,建议添加详细的注释,以及较详细的日志。
日志要多详细呢?脑洞一下,如果你的核心程序哪一步出错了,通过日志可以定位到,那就可以啦。
作者:捡田螺的小男孩
编辑:陶家龙
出处:转载自公众号捡田螺的小男孩
转载请注明:IT运维空间 » 运维技术 » 求你了,别乱打印日志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