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

“人脸识别”正在偷走你的“脸 ”

king 安全防护 2023-01-23 546浏览 0

刚刚过去3·15,又有一批无良的商家被央视曝光,但最备受消费者关注的消息应该是“人脸信息的泄漏”。

“人脸识别”正在偷走你的“脸 ”

“人脸信息泄漏”的话题早就是老生常谈,但是在“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商家将顾客的脸偷走”这样的事听起来不免还是让人背后一凉。

在3·15曝光的视频中,某知名卫浴品牌的全国门店均装有人脸识别的摄像头,在顾客进入门店的一瞬间,就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精准抓取人脸的信息。

央视的记者走访了全国二十多家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商家,知名品牌如某车企、某时尚品牌门店均在其中,没有一个商家去告知顾客,征得顾客的同意更是无从谈起。这些商家在掌握了人脸信息之后,就能洞察消费者的年龄、身份甚至情绪以及消费习惯,消费者的隐私在这些商家面前暴露无疑。

事后,该知名卫浴品牌回应:公司已经连夜拆除了摄像头。

但其实不只是3.15被爆出的案例,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搜集消费者的信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成为了线下零售店的公开秘密。

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随时可能成为一个“透明人”——在不知不觉间被获取自己的隐私信息。但是,因为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这种现象频繁发生,甚至由此滋生了一条人脸信息倒卖的黑色产业链。

1.你的人脸是如何被偷走的?

资料显示,为该知名卫浴品牌提供摄像头提商家是万某掌,据苏州万某掌的工作人员表示,其人脸识别别率非常高,不戴口罩的人脸识别率有95%,戴口罩的话约80%-85%。

在本人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系统自动分析出顾客的性别、年龄、戴不戴眼镜、亚洲人、心情是不是很平静。

除了系统自动分析外,商家还可手动为被抓拍的消费者添加信息和打标签,例如同行、职业打假人、记者等,还可以将人加入黑名单。

据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标签很精准的,到时候不管你到这个门店,还是到全部其他分店,大家都一目了然。

据万某掌工作人员表示,使用总账号就能看到各个企业的所有人脸数据,目前拥有的人脸数据量有上亿了。

除了万某掌外,3.15晚会曝光的公司还有悠某客,2020年1月11日,该公司申请了“基于弱监督的人脸年龄自动估计方法”发明专利。

这项发明依靠年龄段弱标签可以自动训练强分类具体年龄模型,该模型对一张未标注的图片自动估计具体年龄,减少了对人工精确标记的依赖。并且该算法从弱分类年龄段到强分类具体年龄的计算非常简单。

2020年12月7日,该公司申请了“一种基于人脸人形的精准客流统计系统、方法、及其装置”发明专利,该专利通过分析人形的轨迹及其人体姿态,判断人员的是否进店,是否过店;对于进店的人形进行抓拍;通过店员的人体重识别;去除店门口进过抓拍的人脸。

2020年12月8日,该公司申请了“一种人脸和口罩识别的方法”发明专利,本发明对戴口罩时人脸的不同姿态做了细分类,提升了判断准确率,与不做细分类的判断比较,96%提升到了99%。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从正常的人脸生成戴口罩人脸的算法,大大节省了额外收集戴口罩数据并标注的精力和资源。训练好的MTCNN对戴口罩的人脸同样有98%的检出率。

2.你的人脸信息被用在何处?

在数字经济时代里,对于商家来说,数据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商家的钱、预算怎么分配,在曝光层面如何推动用户去选择产品,还有最终的临门一脚——怎么让用户购买。整个路径的预算和分配,通过数据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而“AI则是很好的抓手”。

在人脸识别技术不断成熟的当下,人脸识别不仅能够识别一些生物的特征,比如男女的性别、年龄等,甚至能通过人脸自动生成编号,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评级。

有了这些丰富的信息,商家就能够识别顾客是贵宾、老顾客还是新顾客,甚至预测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进行精准营销。尝到了甜头的商家开始把人脸识别作为精准营销的常用手段,越来越多的场景在当事人没有感知的情况下,悄无声息获取人脸信息,成了商家“熟客识别”、营销定位的主要数据来源。

不止是商场线下门店,不少地区上线了人脸识别广告屏,这些广告屏通常设置在电梯间旁,路过电梯间的人们会被摄像头捕捉人脸信息。除此之外,还有些房地产售楼部都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通过对客户进行人脸比对,防止“飞单”。

除了精准营销外,许多不法分子还会将非法盗取的人脸信息与他人身份信息想匹配用于盗取网络社交平台账号或窃取金融账户内财产,如果人脸信息和行踪信息想匹配,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于精准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

3.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脸”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便利不假,但是识别技术的良莠不齐也造成了信息泄漏的风险。对此,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有所作为,制定人脸识别的技术标准。比如,规定识别程序达到一定数量的特征点才允许上市,防止简单的识别软件滥竽充数。

除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加强,做好面部信息的储存与管理,也是防止“盗脸”的关键一步。如果说过去面部照片主要涉及所有者的肖像与隐私,那么现在面部照片几乎是一个万能钥匙,通过它可以开启门禁、打开银行账号等。泄露面部照片,就跟泄露密码一样危险。

在社交网络时代,人们应该对自己面部信息被滥用缺乏应有的警惕。像媒体调查发现的人脸照片交易,违法犯罪人员要获得人脸照片并不需要太高明的手段,只要掌握简单爬虫抓取技术,就可以在社交网站上获取大量照片,而这些照片几乎都是用户自愿在公开平台上发布的。如果再稍微分析一下数据,照片就可以跟本人身份和各项信息对应起来,从而加剧信息泄露的隐患。

当然,要求所有人都不上传发布自己的照片并不现实。因此,在阻止公开化的人脸照片交易的同时,更要规范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人脸识别固然方便,省去了以前输密码的麻烦,但任何应用都应当实现方便和安全之间的平衡。如果一味追求方便,就好比家里不锁门,方便是方便了,但基本的安全防范也付之阙如。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要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利,允许用户通过其他方式登录,而不是一味推荐新潮的人脸识别。

在前不久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得到首次审议,这意味着个人信息保护即将有专门性统一立法。梳理这部法律的条文,能发现很多公众关切的问题都得到积极回应。期待该法出台以后,包括面部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监管水平进一步上升,其使用条件与场景也得到充分约束。惟其如此,人们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才能不断加强,而那些违法犯罪者也将受到有力的制裁。

继续浏览有关 人工智能 的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