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5日,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德华•斯诺登向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爆料,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等美国政府部门监视公民隐私的“棱镜”项目,一向标榜“坚决捍卫公民隐私和人权”的美国政府,陷入到巨大的舆论旋窝之中。此消息一出,举世哗然。在此后的时间里,一连串的新闻报道更加印证了许多隐私倡导者担心很久的一个问题:全球的网络、电子通讯,正处在以美国政府为主导的监控之下。
一年之后,“棱镜门”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仍在不断发酵,虽然美国政府的监听行为仍在继续,但我们依然发现,“棱镜门”让很多事情发生了改变。
斯诺登:从小角色到焦点人物
去年,在曝光“棱镜”项目后,曾经默默无闻的小角色斯诺登立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人物。为了躲避美国政府的通缉,斯诺登从夏威夷逃亡到香港,并于同年6月从香港前往莫斯科。在莫斯科机场长时间逗留后,他终于获得了在俄罗斯避难一年的许可。
在这一年中,斯诺登的“身份”一直捉摸不定:多数网民认为他是“英雄”,向大众公开了真相,美国政府则称他“背叛祖国”,并非告密者和人权活动人士,而是受到一系列“严重刑事指控”的通缉犯。
在这一年中,斯诺登数次现身媒体,不断地曝光美国政府的监听计划,让并于2013年圣诞节发表讲话:“团结起来,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平衡,终结政府监控。”
斯诺登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很多人的命运也因他而受到改变:因为斯诺登,《华盛顿邮报》和《卫报》共同获得2014年度普利策新闻奖中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因为斯诺登,NSA局长基思•亚历山大离职;因为斯诺登,奥巴马表示将改革监听计划。
如今,斯诺登在俄罗斯的避难许可即将到期。未来,他何去何从?
网民:逐渐重视隐私保护
美国政府大规模监控计划的曝光,改变了全世界对网络安全的关注重点,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网络安全问题。最大的变化是,更多的网民开始关注自己的隐私是否受到监视。
上月,一项由约瑟夫•朗特里改革基金会发起的调查显示,85%的网民认为,上网浏览记录等信息的保密工作“相当重要”;英国市场调研公司Mori最新的调查显示,仅有12%的受访者认为这些隐私是否被监控无所谓。与上述两项数据形成对比的是,去年“棱镜”项目刚刚曝光时,仅有约40%的网民在意自己的隐私是否被监控。
尽管民众针对“网络隐私保护”的呼声日嚣尘上,但结果却并非能如其所愿。有些国家的政府,会随意收集用户的个人数据,甚至不必向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提出请求。网络安全专家认为,公民在隐私监控方面的主导权是至关重要的,但现在连谷歌这样的公司都已经开始担心隐私安全问题。
2013年12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 “数字时代隐私权”的决议。决议强调,隐私权是民主社会的基础之一,非法或任意监控通信以及收集个人数据,是侵犯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为,背离了民主社会的信念。决议也要求各国建立有效的国内监督机制,确保涉及通信监控和截取、以及对个人数据收集的透明度,并接受问责。
这项决议虽然没有强制效力,却在政治和道德层面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网络和电子通讯使用者隐私权的态度,表达了对越界情报行动以及对个人数据大规模搜集的批评与忧虑,而这或许是斯诺登以及“棱镜门”带给整个世界的一个巨大的改变。
科技公司:国外巨头迎来寒冬 国产厂商获良机
“棱镜门”带来的另一个变化就是,国外科技巨头纷纷“中枪”。
在“棱镜门”的影响下,思科、IBM在内的多家国际科技巨头在华遭遇滑铁卢:在去年7月的中国电信2013年第一批IP设备集采中,思科在其传统优势项目——高端核心路由器项目上,颗粒无收;Gartner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美国服务器厂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出现明显下降,其中IBM X服务器降幅高达25%;上月,中央采购网发布公告称,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Windows 8操作系统。
去年第四季度,思科高管明确表示,中国客户,特别是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客户,可能将削减美高科技公司产品采购,以此回应美国对中国公司的制裁。思科方面还指出“棱镜门”事件,“将会改变美国科技公司的竞争格局,中国公司市场份额加速增长。”
在中国服务器市场,相对于IBM、思科等的低迷,本土厂商浪潮服务器出货量占据市场份额19%,位居中国第一、全球市场第五,同比增长288%。浪潮电子副总裁张海涛表示,“棱镜门”确实给国产服务器厂商带来了机会,公司能够达到中国第一的出货量,与政府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视有很大的关系。
除了硬件设备外,国产软件、系统厂商也将迎来机遇。上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移动设备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大多是美国苹果、谷歌两家的,这就为用户信息安全留下隐患。从根本上讲,我国应当加快自主研发安全可控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
转载请注明:IT运维空间 » 安全防护 » “棱镜门”曝光一周年:它究竟改变了什么?
发表评论